期刊简介

               本刊自创刊以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天津市教委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注重实用性,编排规范,栏目新颖丰富多彩,全面报道中医中药教学、科研、临床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刊质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90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91/R

邮发代号: 6-15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63.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9043
  • 国内刊号:12-139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UPLC法测定痤疮凝胶中黄芩苷和蒙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痤疮凝胶中黄芩苷、蒙花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BEHC18(2.1mm×50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20:80)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5℃.[结果]黄芩苷和蒙花苷分别在3.767~75.34μg和0.84096~33.63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4%和97.42%(n=6);RS......

    作者:范丽丽;李楠;顾星;朱蕴;刘志东;夏庆梅;郭丽丽;王爱潮 刊期: 2015- 01

  •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外感病案为例,探讨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情况.对三部经典知识点予以整合,重点对临床思维、临床技能进行了训练,凸显了中医临床基础课的精髓,强化了自主学习观念与多种能力,适用于伤寒金匮温病三门课程系统学习之后的综合提高学习.......

    作者:马晓峰;郝征;常淑枫;孟翔;张涛;梁峰;刘宏杰;胡晓凯;郭琛英 刊期: 2015- 01

  • 来华留学生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思考

    基于中医本科教育的稳步、规范化发展,各中医药院校必须将国际中医教育发展的重点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既是世界健康事业对于高层次中医人才的要求,也是中医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准确地了解海外中医硕士教育的现状、国际中医硕士的教育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对于中医硕士人才的需求水平设置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项目、硕士培养模式,提高能力培养水平.......

    作者:杨洋;杨幼新;聂静怡;郑毅 刊期: 2015- 01

  • 郭霭春与《颜习斋学谱》

    郭霭春是著名医史文献大家,著述颇丰.郭霭春46岁才涉足医史文献研究,却能独辟蹊径而自成一家.郭霭春出入文史的大史料观如何形成,其鲜为人知的非医著作如《颜习斋学谱》、《续资治通鉴目录》、《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等,当值得注意与研究,或可给后人以答案.尤其是作于崇化学会期间的第一部著作《颜习斋学谱》,对其中年以前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作者:谢敬;吕奕炜 刊期: 2015- 01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的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对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伤寒论》方高频病证谱封闭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相关资料,以苓桂术甘汤为例,展示了全国中医专家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伤寒论》方的高频病症及相关意见,以掘取其经验精华,指导《伤寒论》方的临床应用.......

    作者:武昕;高岑;宋俊生 刊期: 2015- 01

  • 从《伤寒论》厥证探讨临床感染性休克与低血容量休克的证治

    休克是临床危重病症,临床对感染性休克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救治,往往遇到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体温持续或反复升高;液体复苏后,血压不能恢复或维持的情况.《伤寒论》厥阴病篇中热厥与寒厥的论述,与临床部分感染性休克与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通过对《伤寒论》热厥与寒厥理论与临床休克证治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拓展中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新思路.......

    作者:郭江水;史哲新 刊期: 2015- 01

  • 丹参促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丹参是皮肤愈合,创伤修复的良药.随着丹参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对其促进创伤修复的机制有了更深入广泛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关于促进创伤组织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从促进微循环、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过再生、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创伤组织再生、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及其与生长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泽曦;夏庆梅;刘洋;张萌;郭虹;张晗 刊期: 2015- 01